在華跨國化工企業:投資環境持續改善 期待逆勢增長
來源:中國化工報
當前,在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支持下,在華跨國化企復工復產加快、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正式開工,這一總額達100億美元的投資,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與此同時,其他跨國化企也紛紛積極推進在華項目。那么,跨國化企如何看待2020年的中國市場,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如何?中國化工報記者通過采訪幾十家總部在北美、歐洲、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跨國化企了解到,在特殊時期的中國化工市場,跨國化企熱情不減,繼續拓展中國市場、服務中國客戶的愿望依然。
“我們在華投資的信心依然堅定”
近日,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在惠州乙烯項目開工儀式上說:“項目動工,是埃克森美孚在中國這一重大投資項目進展中的重要里程碑。項目投資規模大、附加值高,對公司有戰略性意義,對雙方是互利共贏的。埃克森美孚希望積極參與到中國制造業中,利用先進技術生產可持續的高性能產品,滿足中國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將分兩期建設,一期預計2023年建成,主要包括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和中下游茂金屬聚乙烯、高端聚丙烯等大宗產品。一期竣工投產時,二期建設也將啟動。其中,一期項目建設達產后,每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90億元。
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認為,開放和公平的全球商業環境對于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近年來一系列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對于穩定市場,堅定投資信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帝斯曼中國總裁蔣惟明表示:“中國社會的現階段發展水平和穩定的供應鏈使其對于大型外資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中長期看,可期待的消費市場和尋求轉型升級的營商環境仍為外商投資******。作為一家以使命為導向,專注于營養、健康和綠色生活的科學公司,帝斯曼集團對于中國市場始終充滿信心,并將繼續憑借在營養和材料領域的專長,以創新科技來提供市場所需的產品和服務,為中國的客戶,員工,和所有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
巴斯夫表示,中國目前是巴斯夫繼德國、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場,是巴斯夫業務發展的主要增長市場,也是巴斯夫實現長期盈利增長的重要市場。巴斯夫對中國的長期經濟發展保持信心。巴斯夫將繼續扎根中國,與客戶、合作伙伴更緊密地合作,不斷進行投資、生產與創新,實施新的企業戰略,為客戶提供全新的體驗,實現共同增長。
康寧中國表示:“2020年是康寧進入中國的第40個年頭。這40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現代工業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投資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看到了在重大事件面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萬眾一心和穩定社會發展經濟的決心和執行力,也看到企業間自發高效地整合資源、有序推動生產經營的努力。這種協同效應將推動中國經濟迸發出強大力量。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充滿信心。康寧全球今年重要的投資項目都在中國。我們會繼續在正確的時間執行正確的戰略,保持我們在全球的優勢地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亨斯邁公司表示,突發疫情事件必然給亨斯邁的短期運營帶來影響,但亨斯邁持續深化在華投資的信心從未改變。繼2019年亨斯邁集團亞太地區總部正式落戶上海之后,2020年亨斯邁在天津設立的工廠也將落成投產,這一系列大事件都印證著亨斯邁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根植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我們看好中國市場新機遇”
“中國政府對‘新基建’的加速布局,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新動能,也將為特種化工市場帶來新機遇。在包括5G基站建設、電動汽車、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贏創的硅烷、高性能材料等創新產品與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特種化工在中國市場依舊大有所為。”贏創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表示,“短期內新冠疫情對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使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得益于及時有效的防疫措施和分布廣泛的產品組合,贏創集團實現了2020年一季度的穩健開局,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也保持了良好態勢。”
他表示:“贏創始終視中國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并為實現業務在中國的持續增長不斷努力。目前,贏創對位于上海的生產基地投資額已高達7億歐元,對研發中心的投資也已達近5000萬歐元。2021年,贏創位于中國首座氣相法二氧化硅工廠將按計劃在江蘇鎮江建成投產。這些都印證著贏創立足中國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瓦克表示:“此次疫情對制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正如瓦克中國區總裁林博在2月10日復工第一天給全體員工的信中所說,‘此次疫情爆發前,中央政府已明確表態持續的穩定和經濟發展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我相信在此公共衛生事件解決之后,這仍將是政府的工作重心。’面對機遇與挑戰,瓦克將繼續提升本土研發能力。未來,瓦克將利用上海研發中心,進一步開發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應用,跟隨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產業升級的腳步,在中國繼續發展。”
除了化工企業,很多外資涉化供應商也紛紛表示,看好中國市場。4月29日,施耐德電氣與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廈門市湖里區簽訂協議,計劃向當地新增投資,用于本地研發,打造先進生產線,生產新一代數字化綠色電氣產品。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中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韶峰表示,此次新項目能順利簽約,與施耐德電氣長期看好中國市場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前景息息相關。施耐德電氣深耕中國33年,中國已是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已取得長足進展。“新基建”提速和疫情影響有望加速中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施耐德電氣表示,將繼續發揮數字化專長,助力中國產業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贏,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始終與中國化工客戶并肩努力”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霍尼韋爾UOP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劉茂樹表示:“霍尼韋爾一直著力于同中國企業密切合作,專注為中國客戶帶來創新互聯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轉型,幫助中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中國是霍尼韋爾全球拓展戰略藍圖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2013年成為美國本土以外的******市場,也是對公司全球增長貢獻******的市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國際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備受挑戰,但我們始終相信中國石化行業的力量,也堅信中國經濟的韌性。無論遇到何種挑戰,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的行業優勢,通過與社會各界的并肩努力,共克時艱,共創中國的美好未來。”
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區總裁蘇俊雄表示:“我們對中國在抗擊疫情和維穩經濟上所付出的努力充滿信心。中國市場對空氣產品公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公司服務當地市場已有33年。我們將專注于能源、環境和新興產業,在包括商用氣體、 大型空分、煤氣化、氫能和可持續的氣體應用解決方案等基本及新業務領域,持續加大投資的速度、力度、廣度和深度。“
賀利氏貴金屬以化工行業為重點客戶領域之一,其中國區總經理胡敏表示:“新冠疫情在初期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2月10日公司實現全面復工以來,我們的產能逐漸恢復,而且化工客戶對于賀利氏含有貴金屬的化合物、顏料以及貴金屬循環利用的需求高漲,尤其是我們的一些產品可應用于防疫物資生產,再加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宏觀經濟不斷轉暖,在這些有利因素的帶動下,我們近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業績。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符合國家‘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導向,中國本身又是我們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對此,我們有著非常堅定的信心,繼續助力中國貴金屬產業升級,與廣大客戶共同發展,共創輝煌。”
“我們堅信明天是美好的”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個別國家宣稱“讓企業撤出中國”,放出“外資撤離中國”的論調。然而,中國化工報記者通過采訪,得到了外資化企給出的不一樣的答案。
科萊恩中國區總裁王安廷表示:“我們不會有撤資計劃。科萊恩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發展中國市場,這一點不會因新冠疫情而改變。為了成為真正的‘中國市場局內人’,科萊恩擁有明確的‘從邊緣走向核心’戰略計劃,從2016年起便將中國作為全球戰略的核心。過去數年,我們一直在逐步擴大在華印跡,包括新工廠、合資企業、并購以及計劃于2020年投入運營的位于上海的科萊恩一體化園區——我們的地區運營總部和區域研發中心。”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財務狀況很穩健,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科萊恩盈利能力保持彈性,EBITDA利潤率穩健。另外我們也擁有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流動性頭寸。現階段在全球范圍內,沒人知道新冠疫情引發的特殊情況還會持續多久,但是在中國,受益于中國各級政府采取的果斷而有效的措施,整個國家正在重新啟動。事實上,從2020年2月中旬開始,科萊恩中國也在逐步回到正軌,工廠產能已幾乎全部恢復。”
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不確定性加劇,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大環境下,科思創和化工行業也無法獨善其身,盡管如此,科思創仍有信心通過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嚴格的成本意識和強大的團隊精神,成功應對這一挑戰。中國已成為科思創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視其為本土市場。2019年,科思創中國的銷售額為25億歐元,占集團銷售額約20%。截至2019年底,科思創在中國投資總額已超過36億歐元。科思創對中國的投資是長期的,我們也看到由中國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等趨勢帶來的對高科技塑料的長期需求以及新的需求,因此科思創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不會改變。”
索爾維公司表示:“索爾維在華發展幾十年,始終看好中國市場,不會有撤資計劃。在華發展40年間,索爾維始終秉承‘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為中國市場和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2019年11月,比利時公主阿斯特里德殿下參加了索爾維上海研究與創新中心擴建項目奠基。中國研發中心的擴建,將進一步拓展索爾維在高性能材料應用方面的研究,并加強特種化學品在工業應用及消費品應用方面的研究。此外,2019年索爾維還宣布了將增加常熟工廠PVDF的產能,以滿足包括鋰電池市場在內的各個市場對于PVDF不斷增長的需求。索爾維指出,這些投資都是索爾維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承諾的具體體現。
陶氏公司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政府事務總經理徐旸表示:“中國是陶氏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場,是公司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于中國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在江蘇省保持著18個月落地一個新項目的投資記錄,前不久還與當地政府簽署了未來5年投資3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這些舉措既體現了我們對中國的承諾和信心。中國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升級也是吸引外資長期扎根中國、布局中國、服務中國的原動力。”
朗盛化學亞太區總裁錢明誠表示:“不管世界宏觀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這一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都將是最主要的消費市場之一。朗盛在中國擴大發展的心始終堅定不移。我們在大中華區的所有生產基地都已于2月10日恢復生產,亞太區總部目前也已全員復工。目前,各項計劃正在團隊努力工作下有序推進。2020年對于朗盛來說是關鍵的一年,盡管新冠疫情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我們仍將繼續執行公司在本地區的發展戰略。”
奧升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吳賢亮表示:“疫情只是在短期內造成影響。不能因為疫情而影響我們的長期發展規劃。當然,針對一些客戶的短期需求,我們會做一些調整,但我們長期的戰略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對亞洲,對中國的投資計劃不會因為疫情而發生改變。”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今年,世界比過往更期盼春暖花開。中國化工市場的魅力源自于她的內在力量。在華外資化工企業的熱情,也鼓舞著中國化工市場,形成雙向良性互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研究員張金杰認為,通過經濟全球化建立起來的國際分工體系,有其歷史必然性與合理性。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具有獨特優勢,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對華投資是絕大多數跨國公司的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