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目前有19個省認定化工園區352個
來源:中國化工報
應急管理部總工程師、調查統計司司長李萬春1月29日表示,我國開展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企業和小化工的“三項整治”,目前19個省級政府認定了化工園區352個。
1月29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5年重特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實“回頭看”情況。李萬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15年以來危化品領域一共發生了10起重特大事故,特別是2017年到2019年發生了7起重特大事故。
李萬春介紹,對涉及危化品領域10起重特大事故評估,發現問題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是現在的化工企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精細化工等領域的中小企業占比還很高,這些企業的自動化水平比較低,安全保障能力也十分脆弱。二是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全鏈條的監管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在運輸、儲存、廢棄處置環節,安全監管的差距還比較大,事故的風險也比較大。三是企業的主體責任不落實,危險化學品是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安全管理薄弱、本質安全水平不高,個別企業甚至無視法規、草菅人命。
李萬春介紹,針對危化品領域安全監管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首次以中辦和國辦的名義印發了《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部署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的三年行動。安排對江蘇為期一年、特別是化工行業的專項整治,幫助、指導江蘇一起探索有效措施,更好指導全國。在加強危險化學品監管機構和力量建設方面,應急管理部組建了危化一司、二司,增加了力量,目前改革已經到位。
二是聚焦重大風險管控。緊盯重大危險源,目前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建立,消防和地方的協作聯合監管機制已經建立,完成了兩輪專門對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檢查指導,制定了重大危險源安全的包保責任制。針對危險化學品的特殊品種制定了《特別管控危化品目錄》。貝魯特爆炸以后,連續開展了三輪硝酸銨等爆炸品的專項整治,對全國214家硝化企業全覆蓋指導服務。
三是提高本質安全水平。開展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企業和小化工的“三項整治”,目前19個省級政府認定了化工園區352個,研究制定分類整治目錄和淘汰落后技術設備目錄,組織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的小化工。同時,對53個危險化學品重點縣開展了四輪指導服務,輻射帶動了全國261個省級重點縣。
四是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出臺《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制修訂《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確定方法》等國家標準。
李萬春表示,這些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全國化工事故同比減少了26起、98人,分別下降了15.3%和35%,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扭轉了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每年都在2起以上重特大事故的被動局面。